笔趣阁 > 世界上篇 > 第二卷 未来世界秩序 科学体系的进步 下

第二卷 未来世界秩序 科学体系的进步 下


···写在文前:

···当前所处:第二卷  –  未来的世界秩序  (理论推演)

···此章节将推演“在科学及世界认知体系之中,未来将有可能出现的变化(向好)”。

(接上章)

大可不必去试图解答以上问题,因为上面的问题或许并不困难。可我们也知道,世上并没有人可以解答所有关于思想和物质的问题。因为主观和客观交织的世界,远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复杂许多。

这一切复杂的中心,就是“生命”。

生命基于物质,这基本可以被判定为客观实在,可在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物质规律之上,生命在宏观之上具备了“反抗物质”的表现,这是绝无仅有的。

事实上,正是因为世界上有了生命,物质才失去它的绝对权威。

因为在人的身上,即使被无数的客观规律所束缚,可却也充满了主观逾越客观的现象。

这几乎不需要举例子,因为主观最为关键的成果,就是我们这个文明。当然,它并不完全是主观所造就的,客观物质与科技也至关重要,但它的确是无数次主观逾越客观的成就。

举个例子,就像是此刻一个人的痛苦、抑郁、潦倒,这算是比较真实的存在了,身体里的所有细胞状态、神经活动、激素指标…,或者生活物质的贫乏,都在揭示这个客观事实。

那么,梦想呢?

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生理指标和物质事实,去证明某个梦想是一个客观实在。

或许梦想本就是虚无缥缈之事,但正是曾经有无数的先贤逾越于现实的阻碍,向着虚无的梦想出发,人类文明才得以诞生。

所以,我们不妨放下“非黑即白”的执念,弃“唯”字之意,仅以唯物表示物质,以唯心表示思想。

然后,再回头看这个思想与物质交错的世界。我们会发现,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所谓唯物与唯心之分,只是人们“标旧而唾之,以此立新也”。

实际上,不管人们是固执己见,还是放下成见,从来都只有人类作茧自缚,世界并不会被拘束于我们的定义,无论是唯物,抑或是唯心,它永远是那个样子:

思想与物质静静的相互交织,连成了许多的线,  然后,演化出了整个文明。

那些线的名字,有主观唯心,也有客观唯物,以及:

“主观唯物”  “客观唯心”

(此处的部分名词已经被现有定义体系占用了,比如“主观唯心”和“客观唯心”,但此间名字相当重要,现有内容却是细枝末叶,所以,此处并不是重新定义,而是定义重叠,或者直白一些“抢它名字,让它改名”)

在这样的定义和认知体系下,世界将变得大为不同。

你会发现它不仅包容下了当代科学体系,甚至在某些方面,比当下的科学更加严谨,而且,它也将不在束缚于当代科学的基础:“物质性、稳定性、显著性、复验性…”

就比如“客观唯物”,它是指“独立于思想(意识之外)运行”的事物,也就是:即使人类不参与,它也会按规律运行的事物。

如此,自然法则和人造成果,便都算是客观唯物,比如:当一个老鼠夹被人类做出来之后,在它的效用期间内,即使是一个树枝落在了陷阱上,也会被夹,这与人类消失与否无关。

若是如此定义,则人类的“科学研究行为”,并不完全是客观唯物,科学研究的行为,将会有着更加细致、复杂且严谨的过程,比如:“客观唯物—主观唯物--主观唯心—主观唯物—客观唯物”。

它表示的科学过程也很容易理解,先是“独立于思想的物质现象”,而后是“实验数据,以及公式计算、数据拟合”,而后是“对数据、公式意义的自洽阐述和解释,以及演绎”,接下来是“对解释和演绎的证明、复验、实践应用”,最后,它将化为“独立于思想之外”的科技发明和实践结晶。

与主观唯物不同,客观唯心是对“与思想有关的规律”的科学和研究方法,而主观唯心也是一门科学,一门关于“主观、思想、无序、微弱而不稳定”的科学,关于“思想”本身的无尽演化之路…

如此,各个领域的研究对象、研究方法、科学精神将井然有序,互不干扰。

比如,如果我们要减少“主观唯物”的误差或错误,则我们可以采用的科学方法是:“重复实验和再现性”等,而主观唯心则采用的是“同行审议”。

在这种分类下,各种领域的定义和科学方法将有着巨大差别,一眼便知,再无混沌。

比如:所有主观唯心,将只能改变主观唯心的部分。这种情况下,普通人也并非不可以参与科学的研究过程,但我们靠自己的“智慧”所能做出贡献的,基本只能是主观唯心。

比如说,“根据这些现象和数据,(主观唯心),这个世界会不会是虚拟的呢?,如果我们基于虚拟世界的形式和假设,去解释和研究世界,或是设计证明实验,会不会更好更高效呢”

也许这些设想,对于科学研究基本无所作用,但在一些情况下,它依旧对“科学理论”或“实践应用”(即主观唯物)有着不小的启发作用。

关键是,在这种定义之下,世界上的所有“主观唯心”,都是通用的。

“写一个故事是这样”、“做一个游戏也有主观唯心的部分(剧情、设定)”、“电影也是”“理解这个世界也是如此”…

无论是何种“主观唯心”,用于什么,我们都将会有这样一个选择:“虚拟之世界”。

于是,就像是“唯心主义”的定义与“薛定谔的猫”一样,或许,世界上本不存在“物质状态必然是客观存在,不为人们看也不看所变化”这道阻碍,只是我们思想体系所限,作茧自缚而已。

事实上,只有将“思想与物质”之间的所有路线连接起来,我们才更有可能回答那些:

“在传统的唯物唯心体系中,不曾涉及和让人疑惑的地方”。

不过,以上的划分方法太过繁琐,所以并不准备细讲。我还是更喜欢一个极度简单,且超脱于“唯物”或“唯心”的体系:

“万物流转(另一个思想体系)之下的倾听世界”

世界万物皆在流转,就像是万千痕迹一样,无论是我们的思想,还是世界。

而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,不过是去认知这些痕迹,无论主观的,还是客观的。

世界从不局限于唯物,亦无关于唯心,它只是安静的运转着,无论我们是去静静倾听,还是争论不休。

所以,“倾听世界”体系中有着两个基础“倾述与聆听”。

世界是倾述者,思想也可以是。

不妨再耐心一些,听人一言。

所谓的“被誉为万物理论”,或许会是未来的世界痕迹,也或者不是,我们只是知道,它肯定不是现在。

注:

以上故意犯了一个错误。

“被誉为万物理论”,其实有说明:它是一个架空的世界推演,相当于“异世界”,在如今的科学体系下,可以被视为艺术创作。

但毫无疑问,我们的不同说法和解释,会让人们在同一件事情,产生不同的认知。

也许换一个说辞,人们便可以接受,而这说明人们在当前思想下,根本不清楚这个世界是怎样的,这无疑是极有问题的。


  (https://www.xbiqugex.cc/book_31229990/84299666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biquge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biquge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