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世界上篇 > 第七章 未来轨迹 盗版问题的解决 二

第七章 未来轨迹 盗版问题的解决 二


···写在文前:

        ···当前所处:第五卷  –  未来轨迹  (理论推演)

        ···此章内容的是“预溢之价  --盗版问题的完美解决推演?”

  

  

  

        (接上章)

        预溢之价:

  

        (以下内容,较难理解,你可以将它先行将其理解为:

        一个随时间不断下降的价格,越购买越便宜,且重要的是,先买者并不吃亏…)

“预”,即预先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产品刚完成,尚未进行交易,也未进行诸如市场、规模、效益评估等工作时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我们对一种产品的价值估量,还只是基于“既定的已知”(比如“创造它所花的成本”)时。

这个时间,便是“预溢之价”的“预”。

为了理解这个特殊的价格体系,我们需要举一个例子:

        假设,我发明并注册了一件专利,那么,作为它的发明者,我自然很清楚它的成本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:它的成本大概在15万,这包括我的劳作薪酬,以及其他人力物力的花费支出,加上国家给予的诸如环境、教育资源方面的帮助(主要表现为纳税),甚至可以根据以前付出的教育成本,进行“均摊”(教育投资及预期收益的折算)…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还要再加上一些小小的私心之后,我大抵觉得它的资金回报在20万左右,便算是“劳有所得,且心满意足”了。

那么,这里的20万,便是我基于“已知”所做出的价值预期,名为:预总价  。

除了总价之外,我们还需要一个单价,根据专利的应用方向和类型,我的初始定价是:专利费一件(授权一次)1元。

这里的1元/每件产品(每次应用),便名为:预均价  。

如此,我们也可以算出:想要实现预期回报,则预期销量要为20万件。

那么,接下来便是专利的应用阶段。

        ①    假设有ABCDE等公司了解到这个专利,觉得这专利挺好,所以他们都采用了我的专利,将其用在了自家的产品上。若五家公司第一批就生产了(出售)20万台产品,那么,根据预均价的1元/每件,第一批产品生产(出售)完成之时,预总价(20万)便已然结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②    接下来,该产品继续投入生产,又卖出去20万台。此时,我最开始设定的20万专利费(预总价)已经开始溢出了,那么,接下来的产品,专利费将全部免费,于是,最开始的20万专利费将会均摊在共售出40万的产品上,此时平均每件产品只需专利费0.5元。(这里是指溢价为0的情况)

        ③    接下来,该产品大受欢迎,最后共计生产或售出1000万件,均摊下来每件专利0.02元(原价的2%)。

当然,这件专利这么受欢迎,大卖1000万件,也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社会福利和价值,如果只支付给发明者20万,似乎尤其的不妥当。

        (包括发明者心中,也必然会心理不平衡。)

所以,这便有了“预溢之价”的“溢”。

“预”有两个指标,分别是预总价和预均价。一般来说,“溢”同样也有两个指标,名为一溢和二溢。

        预期收益(20万)溢出之前的价格,称为预价,而溢出之后,便改称为溢价。

假设我设定的“一二溢”分别为10%,5%:

这意味着,在“超过20万,低于40万件(200%)的产品”中,溢出池的收益,将会有10%被支付给发明者。

        ①也就是说,在第二批商品中,专利费将自动下降为预价的10%(0.1元),所以,在溢出的20万件产品之中,发明者的“一溢”收益为2万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溢价为:22/40=0.55元(原价的55%)。

        ②再接下来,在产品的“售出超过200%即40万件,但低于1000%即200万件”中,按5%的收益给发明者(0.05元)。即在接下来的160万件中,将再为发明者产生8万的收益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溢价便成了30/200=0.15元(原价的15%)。

如果没有额外设定“三溢”(设定为0),则200万件(1000%)之后的产品,发明者将不再拥有收益,而是将溢出全部均衡。

所以,最后1000万的售出,每件的专利成本是(20+2+8)/1000,即0.03(原价的3%)。

此时,当发明者(专利权人)设定“一二溢”之后,我们比之先前,将需要多支付专利费“0.01元/每件”,以此来表彰发明者的巨大而无私的贡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图:预价与溢价图示设想(圆形截面)】

  

以上的描述,也许并非“那么易于理解”,其中的关键疑惑,基本都在于:

        预均价就是实际定价,溢价就是理论上的平均价格,一二溢则类似于“对发明者的奖励”,这都不难理解,可为什么要反复计算溢价呢?这有什么意义吗?

溢价之所以要反复计算,是因为:

        只有溢价才是真正的商品价格。

预价的确是我们需要支付的价格,但它并不是真正的价格,溢价才是真实价格。它既是现在的售价,也是过去的售价。

举一个例子,我按定价(预均价)30元,购买了一件商品,此时,我的确支出了30元。

然后,随着一二溢的均衡,假设现在的溢价变成了10元/每件,那么,我将会自动收到20元的价格返还。

于是,即使是发生在过去的购买行为,按照预价进行支付,但我的实际支出,只取决于现在的溢价:

10元。

甚至是未来的溢价:5元、2元,以及更低(多余的尽数退还)。

对应到上文中生产的情形,则是:

        假如E公司只参与了第一批的生产,而在第一批中,E公司总共生产了4万件该产品,此时E需要支付4万专利费,之后,该公司没有再参与该产品的生产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,由于产品溢出,专利费下降,到最后1000万时,E公司最开始的4万产品,变成了只需要支付4万*0.03,即0.12万元专利费,所以,E公司将会陆续收到溢价回退的3.88万元专利费用。

如果E公司已经申请破产,进入清算过程,那么,则该资金将会自动依照某固定顺序偿还E公司的债务。但严格来说,溢价的均衡机制,其本质更像是发生在“明确交易”之后的合同性酬谢,或者是合同性“捐赠”(而非公司的资产)。

所以,预溢之价或可以不依照传统的“债务清偿”顺序进行偿还,而是“按合同约定顺序,优先于支付拖欠工资”等。

如果E公司已经不复存在,则将按协议的具体约定,自动捐赠给“作者、平台,或再入均衡”。

同时,为了激励ABCDE公司在最早期“购买并使用该知识产权的具备一定风险的投资行为”,或者是“作为挖掘并推动该优秀作品的先驱者”,我们(作者)也可以在预溢之价的协议中,选择给予“最早的20万份购买者“一份小收益。

比如约定为:激励计划  5%收益(回报率),在二溢之外执行,按预价的1%为标准开始积累,只到蓄满5%为止。

若是如此,则在上例中,E公司最后可以收到“溢价返还”:4万零八百元,该资金在完全抵消专利费用之后,仍比原来的投入的4万还多出800元。

当然,若加入这个激励计划,则在最后1000万商品中,我们要多加20万*0.05即一万元的成本,最后成本为31/1000即0.031。

也就是说,若启用激励计划,则我们将要另外支付0.001元(千分之一)/每件,以激励最早期的专利(作品)发掘和购买者。

  

  

        其他设想补充:

  

1,在进入二溢(或者预销量500%,以预总价/预均价为基准1)时,系统就会自动在购买旁边,新增一个“直接捐赠”的选项,金额自由,不入预溢池,而是直接归入发明者的收益。

2,一旦进入二溢,我们便可以通过一定百分比的消费者(付费者)的投票,对那些“太过谦虚的作者”的过低溢价,进行修改。

如果作者未在既定时间内,主动去拒绝该次修改(且未遭到许多消费者的反对),则修改将会自动通过。

3,可以设计溢价的区间标准,提供“标准溢价”和“自由溢价”两个选择。假设一溢的标准区间是100%-200%,至于自由溢价,则可以自由选择一溢的区间,比如100%-500%。

4,值得一说的是,考虑到当下的商业竞争程度,以及社会整体的价值倾向,即使出现较多的50%、30%溢价,或者更高,以及较大的自由溢价区间,也谈不上什么不妥。

要知道,即使这样,“预溢之价”依旧是一个面向消费者福利的价格。

        选择,既是难得。

5,如果仍有需要,创作者也可以选择启用“三溢”,为自己增加收益,其区间是从“二溢”之外,至无穷无尽(Qy,∞),或是预溢的终点。比如,标准三溢:1%。

当然,三溢的结算周期,预期会比一二溢要长许多。比如采用:“在固定的时间、收益、溢价变化之间,达成一项,即进行结算,然后归零”的结算方式。

  

6,最后,便是“预溢之价”的终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溢价会一直计算下去吗?

似乎,无此必要。

所以,我们不妨约定一个预溢的终点,比如:“低于预价的1%”,或是“低于1元”,则不再进行均溢计算,结束预溢之价。

或者,选择其他的选项:

至结束条件之后,不再均衡,接下来的购买(按最低溢价,比如1元),将全部归入发明者收益;

或是“发明者与平台各一半”;

或是“直接开放共享,从此免费”。

……

(紧接下章)

2021年3月13日  20:23:48


  (https://www.xbiqugex.cc/book_31229990/84279953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biquge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biquge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