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7章 李清的变化
断刃天涯推荐阅读:
剑来
明星潜规则之皇
逆天邪神
红颜政道
怪谈?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
插翅难飞
玄幻:我!天命大反派
女总裁的全能兵王
好色小姨
仓元图
第507章 李清的变化
顶着秋老虎,一路风尘,渡过黄河,穿越太行山,出雁门关,一路东行,最终看见京城的时候,李清眼泪下来了。
这几年最大的感受,就是被冷落了。曾经的改革派,因为立场不如张庭恩坚定,稍稍自保了一点,结果现在落后了一大步,甚至被林如海超过了。还有孙化贞,别看他不在内阁,实际上地位也在李清之上。两江总督那个位子,放别人,皇帝真不放心啊。
为了能在回京第一时间面君,李清在时间点上卡的很准,上午九点左右进的城,让随从护着家人先回家,自己带着几个随从去了宫门外。
为了赶路,李清中秋节都是在路上过的。可见他心情之迫切。
是个正常的男人,只要有机会,总是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。
在长安这些年,李清花了很多时间自我反省,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落后了。
对比张庭恩与孙化贞,不难发现,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点,对于昔日方白衣那一系的,比较活跃的人,保持距离。
从这个细节可以看的出来,当今陛下对于方白衣的厌恶程度。以及对于某些时刻的首鼠两端的不喜。
李清自省的结论,当初就不该成为所谓心学一脉的领袖,更不该与梁道远展开派系之争。
道理其实很简单,一旦成为某个派系的领袖,很自然的会被下面的人裹挟着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,因为你作为领袖,必须为大家争取利益。
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,事实上他已经是心学一脉的领袖。心学一脉的大本营,那可是在两江。看看孙化贞在两江做的事情,再看看皇帝的态度,悔之晚矣。如今再回内阁,说明陛下对自己还是信任的,只不过认为自己受制于心学领袖的身份,在很多事情上选择了保守。
这些年,陛下陆续推出的变法措施,让李清看清楚了,皇帝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内阁大臣。
“学的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”等待中的李清低声自言自语,现实让他看清楚了,一个官员怎么想的不重要,皇帝怎么看你才最重要。
等待了一个小时之后,裘世安出来接引。态度客气,仅此而已。
御书房内,皇帝正在对着一桌子的菜,冲着李清招手:“没吃午饭吧?一起吃点。”
李清楞了一下,低头快速酝酿,抬手使劲揉了一下眼睛,承辉帝见他他没动,忍不住问:“李卿怎么了?”
李清用力的吸了一下鼻子,抬头时眼眶发红:“微臣只是在感慨,陛下依旧没变,还是那个体恤下臣的仁君。”
承辉帝愣了一下,李清已经跪地叩首:“礼不可废,微臣李清,叩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意识到自己刚才那种不太见外的举动发挥了作用,承辉帝暗暗得意了一下,缓缓起身道:“爱卿起来吧,朕饿了,等着动筷子。”
李清这才爬起来,坐在一边,陪着用膳。吃饭的时候没说话,因为这是在宫里,食不言。免得给起居郎记一笔,陛下与李如水边吃边谈。
当下的人倒是没啥,后来的人要是脑子轴,搞不好就来一句评语“不合礼。”
古人就是这样,皇帝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利,下面的臣子们就会要求皇帝如何如何,因为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。下面的人会盯着皇帝找毛病的,即便当下的人对皇帝无可奈何,后来人则会在史书上很不客气的点评,XX是个昏君,要上个恶谥。
这就是所谓的身后名!也是皇帝对国家负责任的一种体现。
只有权利和责任分清楚了,才有谈利益的余地。
这大概就是东大与西方在体制上最大的区别,凡事总能找到责任人。
而西方呢,真正的权利拥有者,在确立体制结构的时候,就被无责任化了。
今天这一幕,起居郎会如何记录呢?
【帝赐三辅李如水同食,李如水大礼谢恩。】
一顿饭吃的很快,吃完拿毛巾擦嘴后,承辉帝起身时,李清也随后跟上,君臣二人在大殿内踱步。
这时候起居郎没跟着了,承辉帝才开口:“陕甘如何?宁卿如何?”
这话问的很含蓄,事先有准备的李清,回答的也很有水平:“陛下秉政以来,各法深得民心,推行顺利,陕甘百姓无不称颂,圣君在朝。宁大人至长安,并无怨言,只是再三表示,陛下之仁,远超历代仁君,厚恩无以为报。”
承辉帝听了,直接略过前面一段话,毕竟所谓的民心,他能分的清楚。
“宁卿是个忠心的,只是顾虑太多,牧守一方,朕是放心的。”承辉帝话说的很含蓄,宁可作为阁臣,是不合格的。
为什么呢?过于在乎手里那点权利,过于在乎名声。
名声怎么说呢,谁掌握了话语权,谁就能定义名声。当今天下,谁掌握了话语权呢?
官面上,自然是皇帝掌握了舆论的方向,民间呢?话语权依旧掌握在士绅的手里。
皇帝口中的忠臣,在民间可能就是奸臣。至于底层百姓,哪有他们说话的份呢?
李清的理解是,宁克忠诚没问题,但是私心重了。
“臣必牢记陛下教诲!以国事为先,辅助陛下,成就超越汉唐之盛世。”李清立刻铿锵有力的回答。
承辉帝满意的点点头,让李清回去休息了。
回家的路上,李清一直在复盘,发现没问题之后,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进入承辉十三年后,政坛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,令人眼花缭乱。前一阵子达到了高、潮,谁能想的到,方颂没事,贾琏没事,宁克外放了。
真的是宁克的问题么?李清认为不是,宁克只是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,发生了三子被打的事件,并且处理不当。
这才给了李清回京的机会。如果当时宁克首先惩罚的是孩子,而不是去找内阁两位大佬理论,皇帝也不会拿他来给天下官绅做样子的。
真就是时也命也!
可以这么说,如今的承辉帝威望达到了巅峰,这个时候任何人想要阻挠皇帝的变法,结果一定好不了。
士绅们不是没闹过,两江的孙化贞,举起屠刀的时候,有半点手软么?
关键还是皇帝手下有能人,否则就当初太上皇还在的时候,李逆没准就得手了,实际上他也快得手了,只是没料到杀出个贾琏来。后来李逆又搞了一个引胡骑入关,当时都认为很难解决,又是贾琏带兵出征,杀的胡骑大败。
至于承辉帝是不是一个任君,做官的是最清楚的。承辉帝在位期间,连续出现官场腐败大案,最终也没杀几个人。
后来不也宽恕了李逆么?只是要他去北海呆着就好了,苦是苦一点,总比被惦记着要强,搞不好哪天军队就杀过去了。
东平王,西宁王,不也给他们机会么?南安郡王,北静郡王,不也在京城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么?
如果这都不算仁君,哪里还有仁君呢?
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,那就是摊丁入亩的政策,暂时没有人主动去提了,那就由我来提,错过这个机会,很难快速的坐稳三辅的位子。
回到家里的李清,看着留守的老仆,熟悉的一切,忍不住鼻子发酸:“又回来了!”
承辉帝给了三天的假期,李清却一刻都不愿意等,直接进书房,展开纸笔,奋笔疾书。
朝野上下本以为摊丁入亩的政策要耽搁一阵的,没曾想回京的李清,次日就上奏折,论证了此事的必要性。
奏折的开头,谈的是他在外做官的一些感受,明确的指出,丁口税的弊端,以及给了底层官吏上下其手的机会。所以,摊丁入亩,势在必行。不但要推行摊丁入亩,还要趁此机会,严查全国隐田的现象。如果说此前方颂丢出去的是原子弹,李清的奏折就是氢弹。
关键是李清在奏折里,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案例。哪里哪里的士绅谁谁谁,中举之前不过是个寒门,家中土地不过百亩,中举之后,短短数月,名下土地达到了数千亩。还有就是徭役制度的败坏,民间小吏利用手里这点权利,导致无数中下民户破产,并从中得利。这一类做法,就是在挖朝廷税收的根,短期看不出问题,长期注定导致大量中小民户破产,就是在官逼民反。
为啥说徭役制度败坏呢?很简单,正常的徭役,官府要提供粮食,干重活要让人吃饱的。现实时,徭役在民间可谓谈虎色变,官方该给的粮食,从来没有给够不说,有些该服徭役的人,花钱就能让人代服徭役。现在的徭役,已经成为了基层管理牟利的手段。如何牟利,贪腐就不说了,官绅勾结,夺人田产,这都是普遍现象了。民间甚至有个说法,徭役徭役,十出七归。
所以,摊丁入亩之后,徭役也该纳入其中,以后要搞工程,官方花钱雇佣人工干活,效率更高,基层官员从中做手脚的余地更小。底层小民,因为摊丁入亩,降低被欺压盘剥的程度。
李清在最后,还强调了,巡视组不能停,非但不能停,还要加大巡视密度,增加暗访人员。
以上种种,就是为了巩固陛下的变法成果,不能一阵风潮过去了,一切回归原样。吏治要常抓不懈!否则基层官吏,很容易走回老路,导致陛下变法的成果毁于一旦。
这种奏折的标题为《再议摊丁入亩》,实际上明眼人都看的很清楚,这就是李清个人对于施政纲领的一次阐述。
很多人看到这份奏折后,直接破口大骂:“李清老贼,一昧媚上,无耻之尤!”
当然了,这些人不敢当面骂,都是背后私下里骂。
承辉帝再次把李清的奏折放在了邸报上,同时还让《民生报》全文转载。
邸报传遍全国之后,各地基层官员私下里污言秽语不断,都是奔着李清去的。现在如果要搞奸臣选举,李清肯定排第一,贾琏都要输三分。
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荒唐,方颂上奏折建议摊丁入亩的时候,全国官员一半都在喊打喊杀,没人为他说话,只有贾琏站出来吸引火力。等到贾琏被集火了,至少一小半官员给贾琏帮忙,尤其是年轻的官员。等到李清再提时,满朝文武,集体沉默,没人站出来公开反对了。
仔细想想也是,那些真是一心为国的大臣,怎么会反对摊丁入亩呢?这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。
至于那些内心反对的人,在经历了方颂与贾琏的风潮后,勇气全消,只敢在私下里咒骂。
这才是人性,这类人是不敢站在阳光下的,他们只会像老鼠一样,偷偷的从国家的库房里把财富搬回家。
贾琏对于京城里发生的事情,知道的时候肯定晚一些,至少半个月。起身已经比以前快了,换成以前,没有飞剪船的时候,京城的消息传到广州,至少是两个月之后了,毕竟邸报不可能走八百里加急。
农耕时期,这就是极限了。
新邸报送达时,贾琏没第一时间去看,因为他收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,荷兰使团抵达澳门,而不是直接来广州。
本以为先到的应该是西班牙的使团,没想到先来的是荷兰使团。
至于先去澳门,很好理解,他们也需要掌握一些情报,来确定接下来如何接触,如何谈判。
嗯,给贾琏通风报信的不是别人,正是澳门总督里奥,当然这个总督是葡萄牙人自己说的,周帝国这边并不认,并且不断的警告对方,不要违反当地的法律,如果有人偷渡犯案,被抓到了后果会很严重。
嗯,此前的王子腾,对于澳门方面还是很客气的,贾琏上任之后,直接换了一个嘴脸,用贾琏的话说,没有派兵给你们打下来就不错了。
明晃晃的威胁面前,澳门官方非常小心,生怕惹急了贾琏这据说虽然年轻,但是权势滔天的权贵。
“奥登先生,不要心存幻想了,还是想想,如何体面的离开吧。”里奥说话的语气明显的不耐烦,荷兰人是真的不识趣,还以为自己是昔日的海上马车夫么?就算是当年,你们的战舰也被一群海盗打的满地找牙,狼狈的退出了这片海域。
(本章完)
(https://www.xblqugex.cc/book_28670367/21211615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blquge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blqugex.cc